close

推薦給你免費的銀行貸款諮詢管道與方法:

https://goo.gl/NMbH8k

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表示,台灣農業不應該是政府預算分配以及經濟資源上的「管線末端」,他肯定科技能幫助農業發展,建議完整的制度體系協助整合。童子賢今天受邀參加台灣食育協會舉辦的高峰論壇,展望農業大未來,暢談農業與科技的關係。從近代農業文明來看,童子賢表示,農業牽涉到人類的生活型態和價值文化,近代人類文明時間僅短短300多年,卻大幅改變地球和人類生活的面貌。觀察農業發展,童子賢指出,整體來看,基礎農業產值在台灣和其他已開發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(GDP)比重,不到5%,但卻非常重要。他指出,用科技輔助農業,努力不會白費,但要仔細思考背後人與土地的關係,在生活周遭,圍繞農業議題,有許多要檢討反省的現象。童子賢也指出,台灣耕地面積較零碎,較不利於大規模耕作型態,且台灣農業休耕政策,無形中也喪失了許多農業工作機會與傳承,台灣農村的生活體驗、產業文化與生活型態可能破壞殆盡。童子賢強調,台灣農業不應該是政府預算分配的「管線末端」,台灣的農業應該要投入資源規劃,不要讓農村在經濟上和資源上再淪為「管線末端」。他指出,農業曾經是工業和科技業的母親,但母親已經垂垂老矣。他建議,應該反思是否有恰當的重工業和資訊工業獲得的資源,回饋善待農業。他以自己的家鄉花蓮為例指出,當地的教育制度和課程設計,仍是把畢業的學生往外推,當前教育體系產生的結果 把農村小孩推往都市。他表示,人會離開土地移往他方,可是花蓮、台東等地,不代表就沒有人居住,那裡還有觀光和農業等產業可以好好發展,有好山好水,應該永續經營規劃。對於農業土地利用,童子賢以美國西部開拓曾經面臨土地沙漠化和貧瘠化的歷史指出,土地供應資源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觀念是錯誤的,回頭觀照台灣土地,他認為,應該檢視如何永續利用安身立命,要善待土地,往新的方向前進。對於科技協助農業,童子賢肯定科技能幫助農業發展,他認為,當前農業議題需要另外的力量解決,例如化學農藥適當使用、食品安全履歷、食品生產、遠洋漁業和漁工議題等。不過童子賢表示,科技並不是萬能的,也許獲利較低的產品,但可能是對人類生活貢獻很大的影響。童子賢指出,台灣科技產業技術善於大量製造,可對於台灣特殊的農業型態和氣候預測作出貢獻。他舉例指出,物聯網(IoT)應用技術可以協助台灣農業掌握監測氣候、溫度、土地、濕度等工作環境,不過休耕土地如何與科技結合,需要完整的制度體系協助整合。


233B9951E35DA841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ukj0g72 的頭像
    gukj0g72

    慧恩解釋個人信用聯徵查詢澎湖

    gukj0g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